8月3日,我院组织全体中层干部、指导教授共39人赴全国著名革命圣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西柏坡考察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常务副院长叶才福同志亲自带队。 西柏坡,位于平山县境内,距石家庄市80公里,是一个松柏苍翠,风光秀美的小山村。它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1935年一位教书先生把"卜"改为"坡",于是就有了西柏坡。1947年5月,以刘少奇、朱德为首的中央工作委员会先期进驻西柏坡。在这里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颁布并实施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948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在此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此,以“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激励着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全体中层干部和指导教授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和中共中央驻西柏坡旧址。在考察学习中,大家深深地被纪念馆里翔实的资料图片以及珍贵的革命文物所吸引。在参观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场旧址、指挥作战室以及伟人故居后,无不为西柏坡精神所感动。并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场旧址宣誓。 参观结束后,在党委委员、工会主席许岳同志的主持下,召开了学习交流会。常务副院长叶才福首先畅谈了自己的感想。他结合学院历年红色之旅的足迹,满怀深情地回顾了从井冈山到西柏坡的革命历程和天华事业的发展历程后指出,天华学院的发展过去需要西柏坡精神,未来更需要西柏坡精神,号召每位干部坚定投身教育事业的理想信念,敢于斗争,敢于创新,把天华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高峰。 万正方、孙有望、陈道炯、谢吕法、顾绍元、林琪琴、董海霞等同志相继发言,一致认为,西柏坡精神体现着一种非同寻常的历史意蕴和内在精神,这就是我们党在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伟大历史转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历史主动精神与创造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当时革命实践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以往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继承和发扬,是党在西柏坡时期对全党和全国人民发挥了巨大的动员、组织、激励和指导等能动作用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宝贵结晶,是新中国的立国之魂。我们一定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发扬西柏坡精神,牢记并践行“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天华的教育事业而努力工作。(曹卫) |